欢迎光临济医附院院前急救网站!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急救指南
微信平台
评优争先 当前位置:主页 > 职工园地 > 评优争先 >

祝贺我院院前急救副护士长刘淑春获2022年“山东省好护士”荣誉称号——“守护院前生命线,奋战抗疫最前沿”

作者:刘淑春 来源:院前急救 发布时间:2022-05-17 18:56 点击:
       根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、中共山东省委网信办共同组织评选的2022年“山东好护士”名单已公布,30人上榜,济医附院院前急救副护士长刘淑春荣获此项荣誉。
       刘淑春,男,1981年出生,中共党员,主管护师,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前急救副护士长,济宁市院前急救协会理事,院前急救党支部组织委员。从事院前急救一线工作18年,先后荣获济宁市院前急救先进个人、济宁市医疗急救技术标兵、济宁市十佳青年志愿者、优秀护士、医德医风标兵等荣誉称号。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、四川华西大学医院进修学习,取得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资格。



不忘初心,冲锋在院前急救第一线
 
       刘淑春视病人如亲人,积极投身于院前急救一线工作。无论严寒酷暑,雨雪风霜,每次出诊都冲锋在前;不管肩抗背驮,还是身处险情,只要患者需要就能看到他的身影。工作之余,他成立了科室护理创新小组,带头研究解决急救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,减轻患者痛苦,减少抢救时间,节约患者费用。该小组成员多次在医院及省市举办的护理创新比赛中获奖。2018年4月,他自主创新发明的“猫头鹰急救箱”在山东省护理学会第六届护理创新项目评审中荣获一等奖,并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比赛,获得三等奖。



不辱使命,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    
 
 
       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,刘淑春主持科室工作期间,带领院前急救队伍冲锋一线,转运济宁市十二县市区的密切接触者、疑似和确诊患者,协调转运济宁疫情定点医院值班医护人员、抗疫医疗物资、患者标本等共计310车次。身披白衣“战甲”,穿梭于疫情防控一线,他用院前急救人特有的方式为抗疫工作保驾护航。2022年3月11日,接到援助青岛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通知后,他主动请缨,并做为济医附院领队,带领60名护理骨干出征青岛。被指挥部任命为护理感控部副主任,和来自11家医院的160名护理人员组建成10个护理小组,不经休整即刻到方舱医院熟悉环境,以最快的速度做好进舱准备。带领大家详细了解Omicron 新冠病毒的诊疗方案,参与制定了患者入舱告知书、交接班制度、每班次工作要点等10余个制度及流程。值守方舱医院期间,全面负责协调舱内医护、院感、后勤物资等工作,24小时轮轴转,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。他带领护理人员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,及时进行心理疏导,落实精准护理,如针对年轻人,他就把舱内的无线网账号和密码打印出来贴到每一个病区,让患者及时了解官方信息,与家人沟通交流,减轻恐慌心理;小学生的作业本用完了,他及时联系后勤人员购买后送入,让孩子妈妈焦躁的心情得到平复;小孩子急需尿不湿、老年人的降压药.....等等他都尽可能去协调满足舱内每位患者的需求。舱内的一位患者过生日,他跟随送去了蛋糕,患者流下了激动和感动的泪水,他说舱内护患关系融洽了,有利于病区的管理和患者的康复。
 



全身心投身科室管理,充分发挥传、帮、带的作用
 

在科室管理方面,以身作则,严以律己,优化科室管理工作流程,提出将工作流程和科室常规操作视频嵌入二维码中,贴到流程图或仪器设备醒目位置,便于大家学习和培训。他带领科室人员通过QCC品管圈,解决科室的质管问题,他的QCC团队在第六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荣获二等奖;首届中国医院急诊品质管理(品管圈)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等。为提高科室调度员电话指导报警患者或家属的自救与互救能力,确保电话指导救援至院前现场急救到急诊抢救室的无缝衔接,他组织制定了调度电话指导话术模板,其中院外心脏呼吸骤停指导话术的应用,提高了院外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。他参与举办济宁市急救培训班17期,每年对济宁市12县市区急救站的业务骨干进行急救知识培训。带领科室人员组织开展了“基本急救技能进万家”“齐鲁晚报 附院——爱心在行动”“急救常识进社区进学校”等一系列活动,向社区群众现场宣传急救知识和技能,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。2017年带领团队取得“国家级青年文明号”荣誉称号。
自从参加工作以来,刘淑春时刻牢记职业赋予他的使命,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。他经常教育年轻的同事,面对个别病人和家属的误解,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,只要换位思考,将心比心,就没有解不开的结。他淡泊宁静,无悔无怨,以救死扶伤为己任,用真心、爱心、同情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。